NFT在中国可以交易,但受到严格监管,交易方式和范围存在显著限制。目前国内NFT交易主要围绕数字藏品展开,强调去金融化和收藏属性,禁止二级市场炒作和虚拟货币结算。政策层面尚未出台专门法规,但通过现有法律框架对NFT交易进行约束,要求平台合规运营并防范金融风险。
NFT在中国被归类为数字藏品或虚拟商品,不具备金融产品属性。根据现行监管要求,NFT交易平台需具备相应资质,如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、拍卖资质等,且必须采用人民币结算。平台需对发行、售卖、购买主体进行实名认证,并严格审核内容合法性,避免涉及政治、宗教等敏感话题。这种监管模式剥离NFT的金融属性,防止其演变为投机工具。
国内主流NFT交易平台如腾讯幻核、阿里鲸探等均采用联盟链技术,仅支持一级市场发售和有限转赠,不支持自由买卖。这种设计既满足了用户对数字藏品的收藏需求,又避免了二级市场炒作风险。部分平台尝试通过转赠功能实现有限流通,但需遵守180天持有期等限制,本质上仍属于非商业化流转。这种半封闭生态反映了监管对创新与风险平衡的谨慎态度。
尽管存在限制,NFT在中国的应用场景仍在拓展。文创、体育、品牌营销等领域积极探索NFT与实体权益结合的模式,例如通过数字藏品绑定线下消费折扣或会员服务。这类尝试将NFT定位为新型营销工具或粉丝经济载体,而非投资标的,符合监管鼓励的赋能实体经济方向。区块链技术应用深化,NFT可能在知识产权保护、数字身份认证等场景发挥更大价值。